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头条
头版头条+整版特别报道,四川日报今日强势聚焦攀枝花,都说了啥?

时间:2019-05-13 来源:川报观察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寇敏芳

  《四川日报》2019年5月13日 头版头条

  原文如下↓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钒钛产业链正在转型——

  咬定62个项目,钒钛产业链谋变

  5月7日,记者来到攀枝花市午跃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当地领先的钒钛材料应用型企业。意外的是,公司的两个厂房空空荡荡。这是为什么?原来,该公司最近拿到一笔900万元的资金,正计划扩大生产。“近期就要上马新生产线,越快越好。”公司负责人说。

  2014年,为解决攀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这一瓶颈问题,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面向全球公开招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实施项目4批62个,均取得重大进展。其中7个项目完成验收、16个项目进入验收阶段,成功开发出真空连续镀钛膜等10余项钒钛新产品。一直被打上低端标签的钒钛产业链正在悄悄转型。

  午跃科技拿到的这笔资金是攀西试验区第四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首期资金,该公司的钛及钛合金材料应用于康养康复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申报为第四批攻关项目,待项目攻关成功,将获得共计2700万元的资金支持。据介绍,首批资金将用于午跃科技公司气压仿生膝/关节和仿生旋转器等复合轧制、3D打印钛合金假体生产线建设。有了这条生产线,攀枝花钛产业链将进一步向下游延伸。

  在实施的62个项目中,攀枝花科技攻关项目最多,先后有31个项目获得5.045亿元省级财政专项经费立项支持,到位资金1.94亿元,带动项目投入18亿元。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早期项目主要集中在前端,后期项目向后端发力。以攀枝花项目为例,第一批项目主要集中在采选和冶炼,包括“攀西钒钛磁铁矿高效选矿成套技术研究项目”等;第四批项目聚焦产品及应用开发领域,如“航空航天用钛及钛合金系列产品开发及应用”等。

  攀枝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科技攻关接力,早期项目形成了一批重大核心技术,为后期项目提供了解决方案,推动攀枝花市钒钛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进一步向后端延伸。科技攻关项目实施以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钒钛磁铁矿入选品位从17%左右下降到15%左右,钒、钛利用率分别从47%、14%左右提升到50%、20%左右。形成了硫酸法钛白特有的钛—硫—铁循环利用示范技术、废酸浓缩循环利用示范技术和钛液浓缩节能示范技术,以10万吨的生产规模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8000万元。

  航拍攀枝花炳草岗地区(攀枝花中心城区)。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摄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梁现瑞 寇敏芳 王代强

  《四川日报》2019年5月13日 05版

  原文如下↓


  探访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当我们谈论攀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以前,当我们谈论攀西,谈论最多的是实力雄厚的矿产、水能、光热资源;如今,当我们谈论攀西,除了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更有钒钛产业链上令人惊叹的3D打印、人工智能关节,还有天更蓝水更清的阳光花城。

  ■一线观潮

  5月6日一大早,“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一线行·探访国家级试验区”报道组抵达首站攀枝花市。

  2013年,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批成立,攀枝花市全域纳入其中。6年时间,试验区试出了什么?这块国家级“试验田”长出了什么?“水温”如何?创新发展再出发,当我们谈论攀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从“功勋基地”到国家级“试验田”

  不躺在资源优势上睡大觉,而是研发新技术、拓展新空间。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成为整个试验区的新方向

  攀枝花钢铁研究院藏身于江南炳草岗一带的楼房中。从攀枝花宾馆出发,沿桃源街步行300多米就到了。10余个研究所和中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分别指向钛金属、轨道交通、特钢技术等不同的研究方向。

  成立50多年来,研究院的成果一直支撑着攀枝花钢铁产业的发展转型,试验区设立后,研究院的作用更加凸显。其办公楼下的一块牌子上,罗列了15个他们参与的重大科技攻关和平台建设项目。

  下午6点,靠近金沙江的钛钢联合实验室里依然机器轰鸣,这里并排放着三台设备,分别是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和球形钛合金粉3D激光打印机。高级工程师冯远超告诉我们,要利用“神器”生产出高级别特种钢和高端钛合金材料。球形钛合金粉3D激光打印项目负责人范亚卓则要把钛金属加工成球形粉末,然后“打印”成各种精密设备。

  在另一座大楼的三楼,低品位钛化物提取技术项目团队负责人尹国亮正埋头苦干。他的目标,是沉睡在山沟里的数千万吨高炉渣。

  变粗为精,变短为长,变废为宝,以创新为引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为目标,不断研发新技术、拓展新空间——这个方向,也是整个试验区的方向。

  研究院一江之隔,就是钒钛磁铁矿山。江边的专用铁路,不时有火车满载着矿石驶过。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攀钢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功勋基地”,也有可能成为“铁锈地带”。

  所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把当地的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从钢铁之城到钒钛之都、阳光花城

  除了攀钢这样的巨头,下游企业越来越多,高端产品蓄势待发,产业变新,产业链条变长,城市环境变美

  “戴上这个人工智能关节,残疾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跷二郎腿了。”临近中午,热浪袭人。午跃阳光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益带我们参观人工智能关节样品。这种以钛为主要原料的人工关节,重量只有不锈钢产品的三分之一。公司今年3月份设立,再过两个月就要投入规模化生产。

  车间展台上,整整齐齐展示着将要生产的几百种钛工艺品,包括打火机、指尖陀螺等。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付建平透露,在试验区设立以前,攀枝花的钢铁产业总体停留在原材料阶段,只能提供一些低端钢材,钒钛领域也只能提供海绵钛、钛白粉等初级产品。如今,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品结构不断提升。

  距午跃科技30公里处,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副院长赖奇指挥两个助手调试新设备——1200千瓦电子真空束冷床熔炼炉。不同于一般的熔炉,这台设备在熔炼期间炉膛处于真空状态,温度可以高达8000摄氏度,可以极大程度祛除杂质,提升钛的纯净度和品质。

  延伸钛产业链,梦想在心中一藏多年。赖奇透露,之前苦于没有资金,试验区设立后,成功申请到4000多万元经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目前已经进入中试阶段,有望近期投入工业化生产。

  行走在攀枝花,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产业变新,产业链条在变长。之前只有攀钢等少数几个巨头,如今,午跃科技这样的下游企业越来越多。以前只有重轨、钢锭、钢筋,现在,导弹尾翼用钛合金支架、宇航级钒铝合金、智能人工关节……一个个高端新名词不断撞击耳鼓。

  数字作证:2013年到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家增加到34家,产值从121亿元增长到535亿元。2018年,全市钒钛产业产值突破375亿元、增长76%。攀枝花曾经是全国著名的污染城市,200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88.2%,到2018年已经提升至97.8%,污染城市变成了阳光花城。

  从交通条件先天不足到南向开放门户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开放来促推改革创新,抓紧对外通道的建设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亿元,同比增长72.9%;工业投资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153.8%;技改投资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55.8%……今年一季度,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飘红。

  短板也要补:目前,重大关键瓶颈技术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攀钢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见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实验室副主任孙朝晖。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周期长,很多攻关都尚在进行中,还没有走出实验室,完全转化成产业。

  付建平说,下一步,要加快完善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协同推进机制,继续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全球招标,构建以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国家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健全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持续推进以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推进。攀枝花交通条件的先天不足,成为人流、物流进入攀西的重大障碍。付建平建议,要实施更加充分的对外开放,以开放来促推改革创新,首要的是抓紧对外通道的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紧紧围绕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定位,加快构建完善铁路、高速公路、水运及航空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畅通成都经攀西通往滇中、衔接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的铁路货运大通道。

  做好“钒钛文章”,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攀枝花正朝着建设“产城一体”的钒钛新城、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迈进。

  王东 摄

  ■蹲点手记

  好“热”的试验区

  热,是攀枝花的气候特点。到这里采访的第一天,就领教了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热”,也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带给记者的强烈感受。走进工厂,机器飞速运转,高炉不停工作,钢轨、宇航级钒铝合金、球形钛粉、钛合金铸件等产品冒着热气下线,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攀枝花因钢铁而出名。国家压减钢铁过剩产能,攀枝花向钒钛产业转型。

  自2013年纳入攀西试验区,攀枝花的转型之路仿佛“开挂”,相继建成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产品生产基地。

  如今,攀钢的钒轨梁厂平均7分钟就能下线一条百米钢轨,在高温里守在生产线旁边的工人忙得顾不上擦汗;攀钢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们为了获得实验参数,守着实验炉监测数据;攀枝花学院的教授,连续在没有空调的中试线车间工作两天两夜……攀枝花的“热”,他们功不可没。

  王东 摄

  ■现场直击

  “攀西造”钒钛制动鼓首次出口澳洲

  “嘀……”5月8日下午3点,攀枝花市盐边县安宁工业园区,四川坚耐公司大门口,一辆香槟色大卡车缓缓驶出,门口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如此隆重的出场,只因车上的“乘客”不同寻常——1000只小型钒钛制动鼓。它们将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漂洋过海,安装到澳洲的汽车上。这是“攀枝花造”钒钛制动鼓首次出口澳大利亚。

  拥有10余项国家专利的四川坚耐公司,产品包括钒钛制动鼓、车桥、轮芯等,设计产能为12000吨铸件/年。与普通钢材制动鼓相比,加入了钒钛,产品耐磨性、韧性更强,安全性更好,重量更轻。

  由于原料主要来自本地,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该公司的客户包括奔驰等10多个知名汽车品牌。去年5月,首批钒钛制动鼓发往香港,装配到公交、市政环卫车辆上,一年来没出现质量问题,留下了良好口碑。“这几天,山东、湖北的客户都在催单,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这次出口澳大利亚,就得益于香港客商帮忙牵线搭桥。”公司总经理于本林说。

  于本林感受到了公司业务的巨大变化。“以前是我们主动外出找下家,现在是对方主动找我们,要求优先保证供应。我们的制动鼓已是先款后货,运费也是由对方承担。”

  坚耐公司刚成立时,无法自主报关,出口只能通过经销商。现在获得了自主报关资质,大大方便了企业。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以来,钒钛资源创新开发不断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如今已经有数十家钒钛企业,产品包括制动鼓、人工智能关节等。

  “攀枝花造”钒钛制动鼓首次出口澳大利亚。

  ■影像志

  1965年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1965年,开启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宏伟历程。攀钢厂址选在一个名叫弄弄坪的地方,最初这里还是一个小山包,初建攀钢时,有人向周恩来总理汇报,这里没有平地,建设难度很大。周总理诙谐地说:“地不平,弄弄就平了嘛!”于是,就有了这个形象的地名弄弄坪。

  目前,这里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产品生产基地。

  上图分别为196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时的弄弄坪。

  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姚雪梅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