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家到果园传授整形修剪、果树嫁接等芒果种植技术
时嵩奕 记者 程礼攀 文/图
“今年气温偏低,对你们家的枇杷有影响吗?”“这个枇杷包装还挺精致,客户也很喜欢,你们是怎么做的?”每到4月,米易县龙华村的村民便经常聚在田间地头,在田间教师带领下,交流新技术和种植理念,闲聊中便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近年来,米易县依托现有乡土人才,以田间为课堂创办“田间学校”,统筹安排农业专家和“田秀才”担任“田间学校”授课老师,将课堂搬到果园、菜地,让村民边听课边动手实操,与专家面对面讨论,现场答疑解惑。
“‘田间学校’的特点就是参与性和互动性强,没有‘填鸭式’说教,在田间地头实操过程中就把技术学到手了。”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杨利说。攀枝花市农村优秀人才、草场镇田间教师周云华也颇有感触:“与技术观摩会、室内培训会不同,田间学校培训不仅要讲让人听得懂的‘干货’,还要会实操让人看得懂。”周云华说,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我们会根据田间实际生产情况及不同学员徒弟,科学安排培训内容。比如,根据枇杷、芒果、葡萄等果树生产周期,进行春季新梢管理、冬剪管理等全年果树生产技术培训;根据田间蔬菜生产实际情况,开展嫁接育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基础技术培训。”米易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华介绍,通过理论教学与田间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乡土人才能力素质。
“‘田间学校’可以让村民把学到的新理论新技术第一时间运用到自家田间地头,继而带动周围村民学习,更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米易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唐文跃说,在“田间学校”培育下,全县已然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并成功培育出“四川省百名新型职业农民标兵”杨利贵、“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张菲等“土专家”1200余人、种植能手900余人,为助推米易县实现乡村振兴储备了大量本土人才。
据了解,米易县利用“田间学校”建立了“1+1”“1+N”师带徒、“土专家教+致富带头人带+农民自学”的培养模式,深受众多新型农业经营者、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种养能手、企业负责人的欢迎和好评。2021年来,依托“田间学校”,全县共组织实施乡土人才培训8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唐波 审核: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