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的高位蓄水池
将跃进水库的水输入至迤沙拉村花桥水库
用水有了保障,村民种植起蔬菜等经济作物
非钒钛度讯(张东沛 记者 王南桢 文/图)9月26日,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啊喇么组的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景象,架在田间地头的一根根管道闪闪发光。据悉,管道是平地镇白拉古村粮经产业园水源配套工程建设的,目前该工程已全面完工。
当天上午,村民王文林头顶烈日,忙着除草、观察叶片、查看玉米成熟度。看着地里的玉米长势变好,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这里没有水,种玉米10余亩只有1万多元收入。现在终于可以种一些蔬菜等经济作物了,收入起码可以翻番。”据王文林介绍,原来的白拉古村因为地势较高、距离水源地较远的原因,生产用水一直跟不上,村民们只能“看天吃饭”,许多村民家中不能种植经济作物,只能种植玉米、黄豆等比较耐干旱的农作物,收入一直上不去。
平地镇党委政府以2021高标准农田项目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380余万元,实施白拉古村粮经产业园水源配套工程,通过修建1座提灌站、1座50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铺设9000米水管等设施,改善村民的农业生产用水。该项目于今年5月中旬进场施工,8月底竣工。项目建成后,解决了白拉古村、迤沙拉村1000余亩土地的生产用水问题。
有了水源保障,平地镇还结合各村村情进行合理规划,帮助村民致富增收。针对白拉古村,探索“玉米+蔬菜”粮经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发挥粮食功能区的作用,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对平地街至迤沙拉村路段实行美化工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平地镇白拉古村粮经产业园水源配套工程的实施,只是仁和区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仁和区以“三结合”项目为契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式,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激发现代农业活力,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