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仁和
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人生
——仁和区最美奋斗者风采之三

时间:2019-12-11 来源:攀枝花日报

  

  在仁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朴实、勤奋、热情,他们实干、坚韧、智慧,在仁和区发展建设的美丽画卷中,描摹一笔笔绚烂的色彩……他们是今年9月评选出来的10名“最美奋斗者”。

  今天推出的仁和“最美奋斗者”是来自基层的欧华钦和张茂丽。

  欧华钦:不忘初心 医者仁心

  欧华钦是布德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58年来,他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共接诊病人数万人次,出诊数万次、行程数万里,从没有收取群众一分出诊费,有时甚至还拿出自己的工资替患者垫付医药费。多年来,他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

  “我从医的初心就是想减少疾病对老百姓的折磨。”日前,正在布德镇卫生院为乡亲们看病、已81岁高龄的欧华钦告诉记者。

   1961年,欧华钦从雅安卫校毕业,被分配在雅安市石棉县卫生局工作。有一次他回乡看望家人时,发现由于家乡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特别缺乏卫生专业人员,村民得了病只有小病扛、大病拖,因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死亡的事时有发生。面对这一现状,他主动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农村医生。在平凡 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1964年,欧华钦担起布德镇卫生院院长重任。

  作为布德镇卫生院的第一任院长,欧华钦跑遍了全镇各村每一条小道,熟悉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的是什么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他都一清二楚。

  1998年欧华钦退休时,曾有医疗机构高薪聘请他去坐诊,但他婉拒了。他还是应乡亲们的请求,返聘回布德镇卫生院工作,至今已20多年了。他说:“这么多年,我与乡亲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为病人看好病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曾经有一次凌晨一点,劳累了一天的欧华钦刚刚入睡,突然听到有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里有人服了农药。欧华钦听后马上起床,简单了解情况后,立刻背上药箱摸黑徒步几里崎岖的山路赶到村民家中,经过对病人实施紧急抢救,终于在天微亮时病人得以脱险。随后,欧华钦又沿着山路步行回到家中,换上干净衣服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行医以来,欧华钦一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临床工作中,他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提升医德素养,总能让进院时愁容满面的病人眉开眼笑回家。

  张茂丽:扎根彝乡育桃李

  在平地中心校,张茂丽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全省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20年来,她像一只勤劳的蜜蜂,飞舞在百花丛中酿着甜蜜;她像一位尽责的营养师,精心调制营养套餐滋养彝家的孩子。

  平地中心校地处攀枝花市南大门,与云南省永仁县山水相连,是南向入滇的门户。1999年,张老师从师校毕业后,怀揣振兴家乡教育的强烈愿望,毅然前往平地中心校迤布苦教学点,开始执教生涯。

  迤布苦教学点相距中心校20多公里,位于金沙江峡谷的底部、偏远闭塞,当时通往外界的通道,只有一条崎岖的“通天路”。每次回家,张茂丽都要从谷底爬到山顶,往返一次需要8个多小时,而在家里只能停留两三个小时。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彝家子女,深知知识的重要。那时,我想啊,哪里有孩子哪里就该有老师,哪里就应该有读书声。”就是这样透彻的初心,让她在教育领域、孩子身边扎下了根。2003年,面对俚濮文化急剧消失、后继无人的现状,张老师萌发了“抢救俚濮民俗文化”的梦想。

   有了想法,张茂丽立即行动起来,她和同事利用休息时间奔走于村村寨寨,白天采风、晚间整理,历经5个冬夏,编写了校本教材《里泼之韵》,第一次让俚濮音乐走进了学校课堂,开始了特色教学;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张老师又和同事创编了《笛脚畅想》《金沙彝笛》《彝翮弦韵》《羊皮鼓舞》四套民族课间操,实现了活动中锻炼、锻炼中传承,让俚濮民俗文化香满校园;张茂丽带头参加《里泼彝族民俗文化开发与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等系列课题研究,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第四届普教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学校也因此获得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的荣誉。

  在学校,一批又一批彝家孩子沐浴在俚濮民俗文化的海洋中,唱家乡的歌、跳家乡的舞,演奏家乡的乐曲。

  在长期实践与创新中,张老师不断成长进步,先后荣获国家和省市区各种奖励60多次,2018年获得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年,潜心耕耘终不悔;20年,汗洒彝乡满园春。张老师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她要在孩子当中继续播洒希望,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孩子的成长路。


邹丽 记者 王南桢 特约通讯员 杨兰秀

责任编辑:梁芝羽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