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盐边
1400亩桑林里生长出来的幸福

时间:2020-07-16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核桃箐村村貌。

吴源洪 刘皓 记者 梁波 文/图

  7月15日上午,丰万银一家各自背着背篓在山坡上自家的桑园里采摘桑叶,家里5层蚕床上的蚕儿每天都要消耗10多背篓的桑叶。

  眼下,已经到了出第三季蚕茧的时间,丰万银所在的原核桃箐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桑,“啪、啪”的密集摘叶声,在公路上都能听到。

  “这样的景象,在脱贫攻坚之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45岁的丰万银是个好庄稼把式,他一边麻利地把桑叶放进背篓,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这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能靠着桑树发家致富。

  记者了解到,原核桃箐村(村级区划调整后与原双龙村、原荒田村、原新开田村、合并为双龙村),是盐边县渔门镇位于二滩库区东南部深山里的一个傈僳族村落,因一条蜿蜒盘旋而上的深沟两边生长着茂密的核桃而得名。

  全村仅有67户人家,316人,散居在坪子、阴山两个村民组,最高海拔1900米,与海拔1260米的渔门镇之间的垂直落差达700米。脱贫攻坚之前,受无路、无产业的困扰,村民户均收入不足2000元,精准识别的贫困户达34户、180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2014年,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原核桃箐。这一年,原核桃箐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一场既“授以鱼”又“授以渔”的脱贫攻坚战在二滩库区的深山村落打响。

  在市、县脱贫攻坚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市公安局、盐边县人大等5家单位定点帮扶原核桃箐村。一笔又一笔资金、一个又一个项目,一茬又一茬帮扶队伍进了原核桃箐。

  桑林里采摘桑叶。

  从2014年到2020年上半年,1000余万元扶贫资金,100余个脱贫项目落地原核桃箐,5.3公里硬化村道,连接环湖路,打通了全村与外界的连接线;两条共计5公里的社道以及1.525公里幸福美丽新村入户路,形成了全村便捷的交通路网;200立方米生活用水蓄水池、350立方米节水灌溉蓄水池,18000米水利管网铺设,为全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4G通讯基站建成、村卫生室投运、村部改扩建、互联网光纤进村入户、电网升级改造……古老的村落焕发新颜。

  驻村工作组入户帮助村民收青花椒。

  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的持续新建、完善中,原核桃箐村的产业也驶入了更新换代的快车道。在连续三任驻村工作组的带动下,村支两委本着“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积极探索适合原核桃箐长远发展的产业。最终,二滩库区一带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优质蚕桑,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脱贫攻坚之初,偏僻落后、信息闭塞的原核桃箐村,四边桑零星散落,桑林面积不足100亩。在傈僳村民看来,桑树与山里的其他树没有什么两样,桑树的果、叶都在春去冬来的岁月更替中消融在泥土里。为了改变这一观念,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一次次深入农户家中,挨家挨户做宣传,组织致富意识强的村民代表到蚕桑产业先进村、富裕村去参观考察,给34户贫困户申请专项资金建蚕房、蚕台,村里9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带头种桑养蚕。至2017年,全村桑树种植面积达1400余亩,且1200亩进入盛果期;2018年,原核桃箐村大部分人都开始了家庭种桑、养蚕,户均桑果、养蚕收入达2万元以上,桑树变成了“摇钱树”、“致富林”。

  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乘势而上,根据海拔落差,将全村农用地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核桃,套种桑树;中段青花椒,兼种桑树;下段,遍种桑树。按照全县乡村振兴的绿色思维,实现了从“种桑养蚕”到“种桑养人”,再到“种桑养生态”的转变。村集体经济建起了“天府云商”互联网销售平台,将以蚕桑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搬到了网上销售。

  丰万银(左)在市里来的农技人员指导下喂蚕。

  产业的发展,让原核桃箐的村民手脚勤了,心思活了,眼界开了。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坪子组村民丰万银,2019年单蚕桑一项收益达9万余元,2020年2月,他家花7.8万元购置了一辆SUV新车,成了全村首批购买家用轿车的村民之一。

  走进如今的原核桃箐村,无论是村部的篮球场、健身器材区、日用超市,还是桑林边、院坝里、道路旁,村民们都会用一句话大声喊出自己的幸福感——

  “脱贫了!”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梁隽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