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盐边
“马蜂窝”里的事业

时间:2021-09-04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非钒钛度讯(记者 梁波)“捅马蜂窝”,在汉语语境里,是形容胆子大、做危险事情的人。盐边县永兴镇江西村场坝组村民、36岁的田维超,就是一个专捅马蜂窝的人,而且每天要捅大约60个马蜂窝。因为养马蜂,是他在两年前刚刚发展起来的新事业,他需要每天取在当地被称作“蜂包”的马蜂窝,里面含丰富蛋白质的蜂蛹,很受欢迎,即使是在距离较近的攀枝花市区、盐边县城,也可卖到70元一斤。

  自拍取蜂包。


  在田维超的微信朋友圈以及抖音、快手账号里,随时能看见他发送的作品:茂密的树林里,高高的树丫上,身穿密封笨重的防护服,手持小锯,在数以千计的群蜂包围下,快速分离蜂包……这样的画面,让他的“蜂包”生意很是走俏,往市里、县里配送最多的一天,可以达到好几十单。

  其实,在两年多前,田维超还是西昌一家农业公司的高管,回到家乡创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好政策的加持,又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

  田维超在讲述他的养蜂“秘笈”


  记者从盐边县了解到,近年来,为加快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该县在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建设乡村人才“蓄水池”,为返乡创业在产业扶持、审批事项、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广阔的空间,吸引了1100余名优秀农民工回到所在村组成为发展的“领头羊”。田维超就是其中之一,他投资40余万元、以马蜂养殖为主的新型农业产业基地,得到了市、县农业农村局及永兴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多次派出工作组到基地参观,了解项目进展,提供政策指导建议。

  让田维超下决心干的基础,是二滩库区生态环境改善,村民发展意识转变,更重要的是,他家附近富集的山林资源。他的父亲田景文是远近闻名的种树人,经其移栽的树无论多大都能存活,这些年依靠范坪大堰,田景文种植了3000余株攀枝花树、黄角树,均有碗口粗细。“当时看到这些树,我眼前就出现了全部挂上蜂包的场景。”9月2日,田维超在基地,一边整理着刚割下的蜂包,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他现在爬上树割一个蜂包,只需2分钟。

  2分钟的速度割一个蜂包,在两年多前,不光是田维超自己不相信,他的父母更是不会相信,因为田维超基本算是一个门外汉。为了学习马蜂养殖技术,他多次赴云南,一次又一次带着新想法、新做法回家。两年多时间里,他把父亲种树的仓库改造成了马蜂蜂箱的制作车间,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全部都是养殖马蜂的各种配套材料,在边学边干中,改进蜂箱制作技术,可以自主喂食、分离蜂王和蜂群,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在房前屋后的1000多株树上养起了马蜂,并依托自家的菜地及青草资源,搭起了400多平方米的3个“蚂蚱棚”和20余个土蜜蜂蜂箱,配套养蚂蚱、酿蜂蜜,并戏称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为“马蜂窝里的事业”,吸引了附近村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其中有4户人成为他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批会员。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山林里搭帐篷,一住就是3个月的田维超,终于在今年年初开始陆续出售新鲜蜂蛹、蜂蜜、蚂蚱等产品,原本就是做销售的他,经营起了有7000个微信好友的朋友圈,高蛋白的生态食品供不应求。

  以“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被田维超带动起来共同富裕的人越来越多,来自永兴镇复兴村的高林、惠民镇南阳村的陈克强就是其忠实拥趸,“我觉得这个事情干得,马蜂一年可采收蜂蛹3、4次,一次收5至15公斤蜂蛹不成问题。除了经济效益,养殖马蜂对生态环境也起保护作用,盐边北部地区芒果、桑树害虫多,马蜂就是害虫的天敌。”虽然是初次养殖,高林说起养马蜂的好处依然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他家的马蜂窝如今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

  最近一段时间,田维超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启事:对包括盐边县在内的攀枝花各个区县边远山区的农户,免费提供蜂苗和养殖技术,并全部回收蜂蛹、蜂巢、老蜂子。为了完成这个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想法,他准备在近期到盐边相对偏远的乡村去做线下的宣传推广。记者了解到,在其“马蜂窝里的事业”产业链上,又有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提取同等重量黄金两倍价格的蜂毒,第一批自制的、可以开合的纱网式提毒工具已经投入使用。

至9月9日.jpg

责任编辑:唐波 审核:吴蔚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