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推荐
头版消息+整版特别报道,看攀枝花如何创新破解“钛贵太尴尬”

时间:2019-05-15 来源:川报观察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王代强 梁现瑞

《四川日报》2019年5月14日 头版

原文如下↓


把攀西战略资源放在全省全国范围借力发展——

国家级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呼之欲出


把攀西战略资源放在全省全国范围借力发展——国家级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呼之欲出

“进展如何呢?”5月13日下午,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付建平拨通攀钢集团相关部门办公室电话,了解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组建方案制定进度。连日来,记者走访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园区、企业的相关人员均对该中心建设抱以厚望。该中心的建设,对推动钒钛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增强我国重点领域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构建钒钛新材料领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透露,我省拟在今年规划建设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初步考虑是按照“一中心两基地”模式,推进成都、攀枝花共建。其中,“一中心”指“总部中心”,“两基地”指创新孵化基地、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此举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跨过泥巴山,突破地域限制,把攀西战略资源放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去配置资源、借势借力发展。另一方面,依托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整合行业内产学研用资、上下游创新资源,构建长期稳定和开放共享的高效协作创新网络,通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转移扩散,促进整个行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包括攀枝花全境及凉山、雅安的部分地方,区域内拥有丰富的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近年来,在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不小进展。但也有短板,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科技和资金等资源匮乏。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劣势愈发明显。相对而言,成都等地拥有丰富的人才、科技和资金资源。共建创新中心,突破原有试验区边界,合力创新,将有助于试验区的战略资源和区外的人才、资金和科教资源互联互通,从而加速当地战略资源的开发。

对该中心的建设,当地也具备一定基础。付建平说,一方面,攀枝花有着几乎天然的“创新基因”,成功从“三线”建设走到试验区获批,去年创新指数居全省第二。另一方面,该市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构建起以攀钢为龙头的钒钛企业集群发展局面。此外,当地还有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单位作为创新支撑。

目前,该中心由攀钢集团牵头创建。据攀钢集团相关部门人员介绍,他们正积极对接合作单位,研究编制该中心创建方案,力争创建成功。“创新研发,是我们最大的投入。希望创新中心能够推我们一把。”生产钒钛制品的四川坚耐公司总经理于本林畅想。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寇敏芳  梁现瑞 王代强

《四川日报》2019年5月14日 04版

原文如下↓


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当地对钛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双向拓展——

钛贵太尴尬,让品质高上去价格降下来


■一线观潮

●钛,储量少、提炼难、品质好、用途广,是一种“贵族”金属。

●在攀西,这种“贵族”金属长期遭遇尴尬:一方面品质高不上去,一方面价格成本降不下来。

●创新开发这种“贵族”金属,让其高低端并进,双向拓展,提质降价,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以来一直在进行的探索。

攀钢炼铁厂全景。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摄

攀钢集团钛业公司生产的第一块海绵钛。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摄

让后端产品造得出

“中国钒钛之都”牵手“中国钛谷”,就地生产钛金属产品

在攀枝花宾馆的大堂,玻璃陈列柜里,摆放着用钛合金制作的精美水杯、碗筷、梳子等旅游纪念品。

“曾经,我们连这些都生产不出来。”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瑞莉说,以前,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攀枝花钒钛旅游纪念品大多在外地生产,再拉回攀枝花贴牌销售。

试验区成立以来,攀枝花加强了与陕西宝鸡的合作。攀枝花被称作“中国钒钛之都”,在原料方面有优势,中间产品海绵钛产量全国第一。宝鸡被称作“中国钛谷”,专注钛材料的加工和产品开发。2014年,双方就签署了钒钛产业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建友好园区协议书等。

政府搭台,鼓励宝鸡企业到攀枝花建厂、生产,税收双城共享。在攀枝花市西区,记者发现,已经有宝鸡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午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5月7日中午,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益向记者演示了钛制打火机生产的全过程——一台自动化的机器上,刻刀飞速旋转,在钛制的小盒子上雕刻出一只雄鹰。不仅能产打火机,现场展台上,钛制的白酒杯、军工铲、水果刀、梳子等几百种日用品和工艺品整齐摆放着,“现在生产线已经建成,以后这些产品都可以在攀枝花生产。”

让产业链在本地延伸带来的实惠清晰可见。过去,攀枝花生产的海绵钛原料供应给宝鸡的加工企业,做成钛产品后再转运回攀枝花,算上物流成本和中间商加价,价格比出厂价翻了一倍多。“一个钛水杯,出厂价是400多元,但是到了攀枝花就要卖1000多元。”攀枝花市天民钛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本地钛产品实现大批量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不止午跃科技。在攀枝花,从事钛金属深加工的企业目前已有几十家,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让钛材品质上得去

开发、量产适用于航空航天及医疗领域的高端钛材

梦梦科技——在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的众多企业中,这家年轻公司的名字很特别。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大的32岁,最小的23岁。5月8日,记者来到公司的时候,这里的年轻人正忙于调试设备、记录参数。

“我们的梦想,就是生产出自己的高端钛材。”说起公司成立的初衷,28岁的梦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卫广这样说。由于工艺原因,前些年,攀枝花的钛产品一直在中低端徘徊,而航空航天以及医疗等领域的高端钛材,则长期依赖进口。

2016年,攀枝花钒钛论坛在红格假日酒店举行。其间,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精准对接与会的东北大学、中航七院、天民钛业,技术方、市场方和资本方一拍即合,随后三方迅速开展合作,计划在攀枝花落地钛及钛合金粉末冶金制品生产线。

不同于传统的长流程提炼工艺,新工艺减少了熔炼的环节,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原材料损耗。其次,新的工艺采用粉末冶金技术,成材率更高,可达到99%。这样一来,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大幅提升,为航天及军工等高端领域应用打下基础。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项目终于取得明显进展。前不久,中试产品送往国内主要质检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产品符合标准,性能良好。下一步,公司将上1000吨的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以上。

行走在攀西,记者了解到,在提升攀枝花钛合金产品竞争力的道路上,不仅有梦梦科技。通过几年的持续攻关,当地在海洋工程用1200兆帕级超厚高强高韧耐腐蚀合金材料、深冲钛板、氯化法钛白粉等高端钛产品生产技术上,也已实现重大突破。

让产品价格降下来

新工艺让钛材成本降5成 ,更多钛产品可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采访过程中,一个关于铝的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

铝金属刚被炼制出来的时候,因为价格昂贵,只有贵族才能享用。据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有一顶王冠就是铝制成。那时的铝,因为冶炼过程艰难,比金子还珍贵。

后来随着电解铝技术的出现,如今,铝已从贵金属变成普通金属,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历程,也是钛的方向。攀西试验区成立6年来,钛的综合利用研究一直是重点攻关方向。翻看攀枝花2014年以来的科技攻关项目,三分之二以上都和钛有关,其中又有不少涉及钛的综合利用。

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攀枝花正德环保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带记者参观了中试车间——一台高大的机器立在中间,周围布满管道,如同一颗心脏。该公司正在攻克这样一项技术,可以把钒钛磁铁矿中的钒、钛、铁一次分离,减少中间流程,进而降低钛材成本。

从钛的提炼过程来看,仅仅从中间产品海绵钛开始,现行的工艺需要经过2次熔炼、3次锻造,海绵钛依次变成钛锭、钛材。由于钛合金熔点高、活性强、机加工能力差,因此钛合金板材、棒材售价都非常高。当前,常规的钛合金板材和棒材市场售价每吨超过20万元。而梦梦科技的新工艺,能将钛及钛合金粉末冶金制品的生产成本降低50%,对钛及钛合金的推广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攀钢还力争突破高炉渣提钛技术,也就是从废渣中把钛提取出来。“攀钢每年产生数百万吨高炉渣,如果全部利用,钛资源利用率将大大提升。”攀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多措并举,钛产品的成本可望大幅降低,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攀钢钒轨梁厂,工作人员通过机器将轨梁摆放整齐。 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摄

■中国钒 在攀西“飞”起来

钒,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味精”,能够明显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和耐热性。“攀钢用30多年时间,将钒的规模做到世界第一。”5月7日,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相关人员骄傲地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攀钢钒制品产量折合成五氧化二钒接近4万吨,约占世界钒产量的25%,位列世界第一。

在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储量占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位。但攀枝花的钒、钛、铁以及钪、镓、镍、钴等其他9种稀有金属共生,矿石难选、难冶炼,全球有名。

转折始于1979年,这一年,攀钢成功开发出雾化提钒工艺,使中国由钒进口国一跃成为钒出口国,这是中国钒的第一次“飞跃”。

中国钒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90年,攀钢攻克了五氧化二钒生产工艺技术,结束了攀钢只生产钒渣的历史。

当时,外国一家钒公司第一次来中国推销钒氮合金产品,攀钢技术落后于人,小心翼翼地向外方提出合作建议。外方明确拒绝:技术转让和合资生产都不可能,你们只能采购产品。

此后,攀钢开始了自主攻关之路,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思路,经过多次工业试验,终于研发出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规模化生产技术。攀钢先后在钒铁合金、钒氮合金、钒铝合金、偏钒酸盐、钒电池电解液等方面取得突破、钒产业链迈向高端。

目前,攀钢生产的钒氮合金已经走向世界,打破了国外垄断,国际市场钒氮合金的价格因此下降。不仅如此,攀钢还掌握了钒氮合金的话语权,负责牵头制定和修订我国钒氮合金系列分析方法的国际标准。

让中国钒“飞”起来后,攀枝花开始瞄准质的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攀枝花又瞄准了宇航级别的钒铝合金,它能让钛合金更加坚硬,更耐高温,而不增加自身的重量。2014年,“宇航级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该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去年,攀钢600吨钒铝合金生产线开始试生产。

“钒铝合金现在的用量还小,因为钛合金的用量不大。”钒铝合金的主创人之一、攀钢攀枝花钒厂钒制品冶炼首席工程师王永钢说,现在的钛合金,主要用于国防和一些尖端行业,民用这块还没有发展起来。“相信随着经济转型和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带动钛制品的消费和生产,以及钒铝合金用量的增加。”

攀枝花露天矿场。 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摄

■蹲点手记

企业负责人的“板寸”

行走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机器,问得最多的是科学技术,聊得最多的是创新创业故事。

创新,这个被写入试验区名字的词语,能够在这里找到最鲜活的注解。

在试验区的产业园区、企业、厂房,我们看到:攀枝花学院国产EB炉“十年磨一剑”,哪怕一个极细的沙眼,都会导致整套实验装置报废;攀枝花七星光电公司“屡败屡战”,最终攻克磷酸铁技术瓶颈;四川坚耐公司在成功研发钒钛制动鼓技术前,用坏了数不清的模具……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这些创新创业企业的负责人,发型无一例外都是“板寸”。

因为方便,好打理,“少理一次头发,多一点时间搞科研。”凭着他们身上的这种专注和坚持,试验区自2013年设立以来诞生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攀西首批钒钛制动鼓出口澳大利亚,攀钢高炉渣提钛产业化示范项目低温氯化工程开工,钒钛产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6年多来,试验区在财税、供地用地、直供电、资源配置、生态补偿“五大领域”先行先试,全力为创新“铺路”,为试验“让行”。创新,既是试验区的关键课题,也是推动试验区发展的动力。

■一线脱口秀

走进攀钢轨梁厂,高铁上硬币不到的秘密就在这里


2017年6月,“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开跑。一段小视频让其成为“网红”——把硬币、钢笔、手机、倒置的矿泉水瓶,放在350公里时速下的“复兴号”窗口边沿,整整5分钟,立而不倒。

此次走访攀西试验区,记者了解到,在承载“复兴号”运行的京沪高速铁路线上,攀钢钢轨用轨量占三分之一以上。而列车运行之所以平稳,钢轨功不可没。

5月8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复兴号”钢轨的生产车间。在这里,记者亲眼见到了火红的钢水从高炉中倾倒而出、半成品的钢轨在轧制过程中钢花四溅、还有7分钟下线一条钢轨的攀钢速度……

想知道钢轨究竟如何支持高铁平稳运行吗?答案就在上面的“硬核”视频里。

■影像志

攀西地区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蕴藏着全国20%的铁、64%的钒、93%的钛,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1970年,攀钢一号高炉投产,由于矿石中钒钛等元素含量高,影响了铁水性能。可是今天,钒钛却成为攀枝花产业转型的重要元素。

攀钢生产的掺入钒元素的轨梁平均7分钟就可下线一条,已生产的轨梁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攀钢炼铁产出的高炉渣中的钛,占据了攀钢所有钛资源的50%。以前作为废物扔掉了,如今通过高炉渣提钛把这些“废物”捡回来,变废为宝。


责任编辑:姚雪梅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