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
读梵高和他的《星夜》

时间:2021-02-19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杨岷

  1888年6月18日,梵高在伯纳德给弟弟提奥写了封信。他告诉提奥:“我把画架腿插进地面,然后把半米长的铁栓固定在它旁边,用绳子把架腿和铁栓绑在一起,这样我就能在猛烈的密斯托拉风里画画了”。这封信里,他依旧把自己的创作思路、对生活和色彩的看法一股脑写出来与提奥分享。对什么是最好的画,他充满感情地谈到:“哎呀,哎呀,正如乔里—卡尔·于斯曼的小说《共同生活》里的西普里安所说:最好的画是你躺在床上,叼着烟斗的时候灵光浮现,但却永远还没画出来的。”

  “灵光浮现,但却永远还没画出来”是对最好的那幅画的憧憬,是一种假定,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心理安慰。它用未来给逼窄的现实铺出一条宽敞明亮的大道,让人有勇气继续行走于惨淡的现实。不过我以为,梵高抓住了灵光,也把它描绘了出来,《星夜》就是明证。画面中,海流般旋转的夜空夸张地呈现眼前,触手可及;模糊而昏黄的月亮,被光晕团团围住;绿色、蓝色,寥寥的黑色,由内向外,营造出深邃的夜空。星星或近或远,或白或黄,在不知名的力量的指挥下,一同旋转,演奏着宏伟的宇宙交响曲。丝柏像一丛愤怒的火焰指向天空,火苗在力的推动下去到它的最高处。黛色山峦、绿色植物、农舍、教堂,则用笔简单勾画,变成远景。梵高先用钢笔画了一副小的星夜图,这里你能更直观地看见那些线条,长长短短、弯弯曲曲,汇聚、旋转,形成巨大的漩涡,透过画面直扑过来,想把你一同卷进去。感情最深处,比如丝柏的最尖端,他用浓厚的几笔,传达出生命力的绵绵不绝,以及蕴藏其中的向上生发之力。钢笔画的基础上,他画了这幅几乎大了一倍的油画,用色彩的语言进一步描绘他的星空。当画由灵光一闪变成现实时,“最好”已迈开脚步去了远方,我们且承认艺术的这一规律。

  梵高像刺猬一样身上插满杆子、画架、画布和其他装备去户外写生。他穿过荒地和树篱,到达选定的作画点,有时要走上几个小时。有时,他一边作画,一边忙着驱赶落在画布上的上百只苍蝇。风把他连同画布一起吹得东倒西歪;突来的暴雨会打湿画布,同时将他淋成落汤鸡;荒野的荆棘会在画布上留下奇怪的痕迹;灰尘和沙子会粘在画布上,毁掉他的劳动。他要克服的另一难题是经济困难,尽管提奥不断给他寄钱,施以援手。没有钱请模特儿,没有钱租画室,没有钱买颜料……最大的困难是命运对他的自我认知和信心发出的残酷的挑战。他用勤奋来应对挑战。“每一幅素描,每一幅油画,都意味着前进一步……你只要前进,总是在缩短与目标的距离”,他告诉提奥,也安慰自己。他一生画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他去世20年后逐渐闻名世界。1990年,他的《加歇医生》在他创作此画100年后卖到8250万美元的天价。他达到了他的目标,虽然不够迅速。

  关于创作,1887年,梵高给威廉敏娜的信中写到——我对自己作品的看法是,在尼厄嫩画的那副《吃土豆的农民》是我最好的作品。这话和前面的话并不矛盾,只是视觉的方向问题。这是一幅写实的画。画里,你可以看见被烟熏黑的(或者是光影的缘故)脸,被劳作压弯的脊背,粗砺的手,不干净的外套和帽子,一些疲倦的身体——即便在灯下围坐着吃饭的这样一个温馨时刻,身体也还没从艰苦的劳作中缓过神来。桌上放着一盆土豆。这简陋的农家灶房,你似乎闻到了烟味、汗味、泥土味、马粪味,感觉到那种沉甸甸、实实在在的生活质感。这里,透过画,我们可以看见梵高的艺术理念——对生命力本身的探寻。无论写实还是写意,他一直试图表达那种蕴藏其中的生命力。“在平民小伙子和姑娘身上,我发掘出一种活力和生命力,要用厚重的笔调和简单的技巧,才能描绘他们迥异的个性”“我想画人的眼睛、人的灵魂”。就连色彩,他也在寻找这种活力——“现场作画时,有些轮廓线虽不明显,但却筋骨犹存;我用简明的色彩使所有的土壤都呈现同样的紫色调……这么做是要特意强调画中黄色和蓝色的独特个性”。因对色彩生命力的不断追寻,才有了1889年那璀璨的让人震撼星夜。

  如果不是一个画家,梵高会不会是一个散文家?他还有着用优美的文字准确描述眼中的世界的能力,这是用文字展现画面的能力。“有天晚上,我沿着海边一个无人的沙滩上散步。那里并不算热闹,但也不凄凉,只是美。深邃的蓝色中群星闪烁,淡绿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像宝石——蛋白石,绿宝石,天青石,红宝石和蓝宝石。海是深深的群青色——紫色和赤褐色的海滨……这样的文字,在宁静中显现出斑斓的色彩,是《星夜》的序曲。我们和散文家一起大饱眼福。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梁隽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