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
《此心安处》:探索现代川剧题材的创作新路

时间:2019-10-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张亮

  由杜林编剧、导演,攀枝花市文化艺术中心演员、演奏员完成的川剧大戏《此心安处》近日正式推出。作为反映三线建设题材的大戏,以尊重历史、大胆创新的创 作态度,以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创作智慧,将攀枝花三线建设初期的艰难曲折与英雄情怀,通过具有创新意味的叙事策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呈现,为同类题材舞 台剧创作带来了启示。

  宏大叙事的独特视角

  1965年前后,为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党中央从调整全国生产力布局、巩固国防后方的战略高度,启动实施了“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在“备战备荒为人 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建设大军奔赴攀枝花、建设攀枝花,在荒芜的高山峡谷间建起了中国西部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建成了 攀枝花这座现代工业城市。“三线精神”因此成为了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这段历史作为创作题材,凸显了英雄情怀,真实再现了众多建设者将个人抉择融于家国命运之中。尤为难得的是,《此心安处》选择从工程师李显达的独特视 角阐释了50年前的重要历史和今天攀枝花的发展现状,既对“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有现实关照,也通过结构的巧思对观众形成强烈的代入感。这段历史相隔 不远,“攀一代”七八十岁,他们奋斗的青春对现实有意义;他们是把根留在攀枝花,还是老年迁到别处,对城市的人格塑造有意义。两场首演后,《此心安处》刷 爆朋友圈。

  时空自由的独特结构

  时空自由作为戏曲本愿特征与手法在《此心安处》的舞台呈现中得到了入情入理地运用。剧本过去和现实交相辉映,过去的奋斗和现在的发展、过去的艰苦生活和如今高品质康养生活形成对比。

   剧中一个抓眼之处在于,运用自由时空在舞台的后端,几乎同时出现李显达妻子和蒲忆山工程师,让李显达分别与之展开隔空对话。这样的处理,让人物直接陷入 矛盾的纠结之中。这一边,亲人翘首盼;那一头,创业何其难。随后蒲忆山因抢救物资牺牲,促使了人物向英雄学习,解决了这一矛盾。

  这样的手法,在老年李显达出场,年轻时的蒲忆山出现在另一端时就运用过。同台展开时空对话,引发了故事,显得有意境有情感。

  鲜活人物的独特塑造

  宏大主题的凸显,离不开鲜活人物的塑造。《此心安处》成功塑造了李显达、蒲忆山、梁雅琴、李建强等人物形象。在剧中,比较大的矛盾是李显达面临是调回家 乡和妻儿团聚,还是留在攀枝花参加焦炉建设,但是小矛盾不断,比如因为对先建高炉还是先建焦炉存在分歧,李显达和蒲忆山产生了冲突。正是这些矛盾冲突推动 剧情发展,给了人物塑造更多的空间。

  鲜活 人物塑造离不开语言。编剧在一度创作时就注意了语言的生活气息,从生活中提炼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多层次感。老年的李显达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 的解释是:“一个是钢铁集团脱钒厂的党委书记,踏实能干;一个是社会闲散人员,游手好闲。”这场戏让观众会心一笑。坐在我身旁的李骊老师点评道:“观众们 还是更喜欢浓郁的生活气息。”我想这缘于观众对戏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鲜活人物塑造离不开唱词。将苏东坡的诗句与剧本的主题立意放在一起,最开始我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且看编剧的处理——蒲忆山到李显达家拜访一段,很好解开 了这个“扣”。蒲忆山唱:“捧一颗炽热心注入希望,给一座花样城洒满阳光。待到攀枝花开时,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处理,不仅点题,也不会觉得苏东坡的诗 句突兀了。

  对于近年来在舞台剧方面较为活跃的编剧兼导演杜林来说,《此心安处》集中体现了他的积累与思考,在重大题材剧的创作上,本剧走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为编剧和导演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本。


责任编辑:姚雪梅

网站联盟

关闭